《中华英才》2013年6月16日“中国黄金功勋谱”:张耐林:三秦大地书写黄金人生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3-06-17 浏览次数:1184

  

  张耐林:三秦大地书写黄金人生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陕西区域公司总经理  倾心运筹区域企业发展

    张耐林:三秦大地书写黄金人生

  

  他立足三秦大地,锐意推进改革,带领太白公司从一个亏损大户变成了区域的经济支柱;他坚持“紧握矿业资源‘命脉’”的战略,有效进行了区域板块资源整合;他以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推进和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促进了区域企业管理创新;他坚持“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理念,

  使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生态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文/周永峰

    

  “非典”肆虐时,他为了股权整合不顾风险奔波往返;汶川地震时,他坚持在井下指导安全生产;冰冻灾害时,他连续三个昼夜坚守在救灾第一线;雅安地震时,他依然在指导井下施工作业……一个个忘我工作的片段,汇集了他黄金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秉承“黄金为民”的理念,奉献三秦大地;他运筹区域企业发展,带动经济上台阶,成就了和谐共进的佳话。他就是2012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十大功勋人物”、陕西区域公司领军人张耐林。

  “十二五”以来,张耐林按照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部署,带领团队和全体员工,以黄金人的真诚、智慧和勤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加强生产经营,强化基础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绿色和谐生态矿山,实现了区域各企业协同并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从改革开始,没有目标的企业没有未来

  

  2012年,张耐林从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调至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白公司)担任董事长。当时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严重、资源面临枯竭、人才流失严重……如何带领干部员工摆脱困境、实现企业盈利和长远发展,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面对困境,张耐林冷静地分析后说:“我们的出路关键在资源和管理,要发展必须从改革开始,没有目标的企业没有未来。”谋定而后动,他提出了“年产1吨黄金、2亿利润、3亿产值、保有储量40吨”的奋斗目标,并把“资源为基、人才兴企、长远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了具体工作中。

  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张耐林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公司法规范运作,以效益为中心,调整心态、坚定信心、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强化管理,大力推进内部改革,实现了从重产量、轻效益向全面抓管理、增效益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按照“以人为本、科技领航、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将工艺改造、技术进步摆在优先的地位,持续实施采矿、选矿工艺技术的革新与改造,使技术进步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

  在人事管理中,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使能力突出、才干卓越、忠诚敬业、抱负远大的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把生产和经营管理作为企业改革的重点,确立全员绩效考核机制,使人人肩头有指标、个个心中有成本,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了闻名全国黄金行业的低成本运营“太白模式”。

  在张耐林的带领下,太白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使公司一举扭亏为盈,成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首家基础管理达标企业,2011年实现利润过亿元,进入集团公司特级企业行列,成为拥有三家子公司、上缴税费破5000万的区域经济支柱,成功践行了“为股东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使命在心将不容懈怠,责任在肩必不负重托

  

  2007年,根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部署,张耐林全面统筹协调陕西区域企业管理和发展工作。“使命在心将不容懈怠,责任在肩必不负重托。”这是他对区域企业管理者们的鼓励,更是对自己的鼓励。这一年,他不断奔波在三秦大地的崇山峻岭中。每到一个企业,他总是不顾路途劳顿,先要去生产现场检查工作,与干部职工座谈交流,细心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分析存在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不论是困扰企业的生产问题,还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他都不遗余力地去解决。

  2012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再翻两番,进军世界企业500强”的宏伟目标。张耐林带领区域各企业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合理优化调整陕甘区域发展方向和规划,提出了陕西区域公司“十二五”后三年奋斗目标:总资产达到68亿元,处理规模达到16000吨/日,生产黄金27吨,销售收入达到124亿元,利润达到6.9亿元,保有黄金资源量153吨。他深入项目建设工地,探矿增储现场,资源开发区域现场察看工程进度,询问工程质量,针对困扰各企业的诸多问题,积极与省、市、县及设计部门协商交流,赢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力地推动了陕甘区域企业建设。

  

  紧握矿业资源“命脉”,占领矿业开发“高地”

  

  张耐林常说:“资源是矿山企业的立身之本,谁拥有了资源,谁就能扼住发展的咽喉,占领快速发展的制点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思维、主动出击,突破资源”的思路,深入贯彻“就矿找矿、外围扩张,两条腿走路”的资源占领模式,紧握黄金企业“生命线”,把本部深部探矿和周边拓展、整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坚持地质探矿不动摇,力求实现资源突破。

  经过不懈努力,仅2012年太白公司就在双王金矿床北部一举探获金资源量11.75吨,取得了建矿以来的最大突破,为下一步实现资源大突破奠定了基础。略阳铧厂沟金矿采用先进探矿科研成果进行风险探矿,以钻探、坑探相结合,挖掘深部的找矿潜力,新增金金属量4.5吨;甘肃中金公司在抓紧各项基建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探矿,探建结合、合理交叉、科学调度、平行推进;鑫元公司大力推进陈耳—文峪资源联合整体开发探建工程,力争实现资源合并、统一规划、提高整体效能。各子公司为区域板块建设开展了有效的资源整合、股权并购工作,为集团公司建设区域型生产企业奠定了基础、探索了新的道路。

  

  优秀的企业靠管理,采金也要打铁算盘

  

  在张耐林的领导下,区域各企业克服了人工成本上涨、资源匮乏、劳动力紧缺等难题,在挑战中攻坚克难,在苦干中推动发展。

  他说:“优秀的企业靠管理,采金也要打铁算盘。”太白公司按照“优化过程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挑战极限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的管理方针,大力开展主题年、主题月活动,月月紧扣、以月促年,并建立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创造了业内井下采矿生产成本最低纪录,各专项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形成了富有太白特色的基础管理亮点,打造了太白公司闻名全国黄金行业的闪亮“名片”。

  张耐林还把太白公司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公司,坚持在对外拓展资源的同时对内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夯实做大做强的根基。在他的倡导下,区域各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管理提升活动,以活动为契机,推进和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了区域公司创新管理。

  

  安全环保就是政治,安全环保就是和谐

  

  “安全环保就是政治,安全环保就是和谐,尤其是矿山企业要把安全工作当成重心核心来抓,确保本质安全。”这是张耐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要求各企业要重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局面。2012年太白公司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复核,成为陕西省第一户通过一级评审的矿山企业,也成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第四户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企业。

  遵循“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张耐林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他引导各企业在技能改造中,加大投入、引进设备、改进工艺,使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生态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太白公司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了“绿色矿山”的战略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公司还投资800多万元进行覆土还田,并移交当地群众耕种,对两个尾矿库进行植树造林,共恢复耕地、林地378.8亩,消除了堆浸废渣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安全隐患,实现了废渣的有效综合利用。

  

  贵在忠诚,重在落实

  

  “贵在忠诚,重在落实”是张耐林永远不变的工作信条。他引导干部职工开阔眼界、超前思维,思想观念向“大规模、大集团、大格局”转变;他立足陕甘区域企业实际,带领各公司同心同力、携手共进,努力塑造陕甘金企良好形象;他推崇“忠诚、敬业、团结、创新”的核心精神,凝心聚力,培养“同心文化”,努力提升企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他坚持培育富有矿山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生产经营大环境;他将法治建设纳入生产经营,推进矿山依法经营,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他倡导“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耐林30年如一日带领他的采金团队,活跃在秦岭腹地,活跃在中国西部,奋战在黄金生产第一线。巍巍秦岭群山,茫茫三秦大地丈量着他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足迹,击石采金的战场和熊熊的金炉,见证着他呕心沥血、挥洒汗水的艰辛征程,他用满腔赤诚在三秦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黄金人生……

  

  

  张耐林

  1958年生于辽宁省绥中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原冶金部长春黄金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内蒙包头鑫达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陕西区域公司总经理、陕西黄金公司经理、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鑫元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中金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先后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曾获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十一五’期间全国黄金行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2012年入选“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十大功勋人物”,同年获得“宝鸡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