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突击审计地方债 为改革铺路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3-08-01
浏览次数:1014
http://finance.huanqiu.com/comment/2013-07/4186659.html突击审计地方债为改革铺路
环球时报 7月30日
7月28日,国家审计署罕见地在周日更新官网: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虽说网站上只写了一句话,但发布时间不难说明国务院这次任务下达的紧迫性。预计此次审计主要是想摸清地方债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即将到来的还债高峰提前做好预防。
政府性债务,是政府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举借、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也是政府“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方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依靠政府性债务进行地方建设,曾经为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提升起到过重要作用,并极大加强了地方资金运用活力。
但随着地方尝到“甜头”,不断扩大举债,把一些所谓的“发展建设”弄得越来越形式主义大于实质内容,将惠民工程变成形象工程,债务越滚越大,老百姓也从当初的为城市新面貌而欣喜,变成对没完没了的修葺建造而腻烦。与此同时,舆论也开始对政府性债务问题感到担忧。
目前,中国存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规模增长快、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等问题。在美国著名工业城市底特律因政府债务不堪重负而宣布破产后,这种担忧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也许是审计署进行债务审计的动因之一。
当然,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还不会出现“政府破产”的情况。中国整体财力还是处于增长区间,中央政府还是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救援相关地方政府。但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责权不明确,从债务的传导机制来看,长此以往,债务风险会由地方财政转移到中央财政,直接威胁到中央财政的安全。所以通过审计,摸清政府性债务的真实情况,从而拿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使政府回归其社会事务管理者的本位,将其置于民众监督之下,要求其审慎对待上马的项目,作出可持续性强的地方发展规划,并大规模压缩一般性开支和“三公消费”,真正过上紧日子,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解决过于膨胀的地方债务问题,不只是解决钱的问题,而是显现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力度和勇气的一步。由于缺乏监管,政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乐于享受好处,却不去考虑责任和担当,与市场、社会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融通,反而造成市场的困扰和社会的担忧。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此次国务院部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就是这种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作者:万 喆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