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年5月14日:“股市不再看楼市脸色”是好事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5-05-15 浏览次数:550

opinion.huanqiu.com/ecomomy/2015-05/6429835.html

最近中国股市总体向好,楼市走势平稳。随之而来的是两者关系再次受到热议。过去几年,中国股市和楼市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使民众对股市和楼市的认识有种“非此即彼”“不能共存”的感觉。股市还用看楼市脸色么?现在股市好了,是不是楼市就要不好了?该不该“卖楼炒股”呢?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股市和楼市的繁荣与否实际都取决于资金流丰沛程度,因此两者均可被看做是经济的晴雨表。当经济欣欣向荣,资金量和流动性自然就好,这一点从衡量美国经济的重要数据中可见一斑。总体而言,当美国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同升,新屋开工率就会呈现暖意,股市指数也会蒸蒸日上,其股市和楼市几乎共起舞、同进退。这种趋势在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基本相同。

那为什么中国过去会出现股市和楼市相背离的现象呢?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扭曲。楼市投资越来越多掺杂了投机意图,在不断推高楼市价格和交易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短线投机套利为主要目的的人群和机构。在获利的诱惑下,资金向楼市极度倾斜,挤占了部分正常资金流动的空间。当然,股票市场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够,市场化制度不完善,难以保证中小散户权益等,也是民众对股市信心减弱、股市不振的重要原因。

“新常态”的“三期叠加”给经济带来一定压力,由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消化前期政策,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股市却摆脱阴霾,拨云见日,这令许多人吃惊。其实自去年年底以来,股市持续回暖,同时楼市渐渐企稳,两者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正向关系,其中原因在于此番改革“动了真格”,改变了市场扭曲状态,使经济真正往更健康、可持续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了。普通百姓对此眼睛雪亮,因此“用脚投票”,造就了这个结果。

心理预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民众信心首先来自于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直面问题、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民众期待。因此,经济增速降低并未影响市场的乐观。同时,结构转型总体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意向明显,对市场化的支持十分给力,政府致力于解决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种种难题,着力于促进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繁荣是老百姓提高就业和收入的源头,企业实力也是其在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高的实质保证。因此,转型虽有阵痛,但民众心里踏实了,对市场也就更看好。当然,资本市场改革也是重要因素。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有时掌握不好监管“过度”与“不足”间的平衡。而从去年开始,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市场化意识提升,重新捧暖中国股市。

由此可见,民众对改革持欢迎态度,也有信心。虽然资本市场小幅震荡和大盘迂回往复,多少反映出这种信心在微观上时有波动,但这实属正常,毕竟深化改革刚刚开始,前途不会一马平川。必须指出,这并不会影响民众总体的乐观预期,毕竟他们已经通过市场明确表达了这一点。(作者万喆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