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把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态度摆端正,尤其要防止一些僵化和过度执行的现象,做好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长期准备,深化改革与防范风险齐头并进。尤其在最近,改革正进行深度调整,一些对中国经济唱衰的声音又起,这是对改革没有充分理解,没有充分准备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黑龙江调研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头,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只要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的,要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全力打好攻坚战。”
真相之一:经济走势不会立竿见影回暖
事实上,中国当前的“L”型经济趋势定位,含义不仅仅在于经济的走势不会立竿见影的回暖挑高,也在于改革是一条较长的路,在此期间,需要保持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整体稳定,为改革留出空间和弹性。“L”型强调的是总体规划的长期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各项措施的结构性,既不否定符合一般经济理论的如逆周期的经济微调方式,又要以基于国家和阶段特色的设计将改革的重心和重点执行到位。
虽然在改革攻坚期,我们难免艰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当前,经济改革已经在向着期望的方向出发。
短期看来,经济正在向着企稳的方向前进。在去年年底的“三去一降一补”方针出台后,财政和货币政策相继不断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经济改革新态势。5月,宏观经济基本企稳。从制造业看,制造业PMI为50.1%,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从非制造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比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在53%以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改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8%,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对经济的乐观情绪较好。总体可说既不冒进,也不萎缩。
真相之二:结构调整值得期待
中期看来,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一是外贸结构在变化升级。贸易是国家实体经济的一个窗口现象。当前外贸依然承压,但占全球份额在提高,而且商品、交易对象等结构也在变化。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产品、一带一路伙伴所占份额在上升。
二是去产能进一步取得成效。5月高耗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降至至临界点以下。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PMI明显回落,均在临界点以下。
三是企业运营结构有所调整。小企业运营有所恢复,大企业相对收缩。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涨幅较大。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力。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农副食品、医药制造、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等行业PMI连续处于扩张区间;五是经济结构转型继续稳步推进。工业产值在GDP 中的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
长期看来,中国的企业正在积极地技术创新,为全球进入智能时代做准备。企业正自发进行着转型升级和革新换代,不止是在成本、规模上创造优势,而是在科技、创新上创造前途。
刚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称,从多个指标衡量,中国已成为互联网市场领导者。
一是体量大。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68亿。全球前10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有4家来自中国;
二是资本支持。中国企业占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互联网资产的83%,自从2012年阿里巴巴首次筹资以来,包括阿里巴巴及腾讯等顶尖中国互联网企业,已在境外联贷市场集资186.5亿美元;
三是商业创新。中国在按需交通服务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70%,在线广告花费已经超过电视广告;
四是相关产业的研发能力和热忱。2015年全世界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中,第一名是华为,第二名高通,第三名中兴。去年华为申请专利2600多项,已经连续两年第一。
总体政策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线将继续和深入。在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各项政策重心正在逐渐转向促转型。最近,转型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区域经济、金融监管、国企改革等诸多领域。
一是国务院发文推动消费工业升级,提出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同时,鼓励国有消费品牌海外收购兼并提升,提高中高端消费的生产能力;
二是国企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三是财政部发出通知对PPP作出进一步规范引导,或有利于民资找到新的投资点;
四是股权市场改革层层推进,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重大事项停复牌指引文件,新三板分层管理试行办法发布,证监会计划开展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
真相之三:财政收入好于预期
从财政政策看,财政收入好于预期。2016 年1-4 月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6%,比2015 年回升3.5 个百分点;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4.3%,2015 年同期为-34.7%,增速出现了大幅的回升。公共财政收入和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也要好于年初预算。此外,一系列准财政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算内资金的不足。PPP签约率大幅上升,专项金融债继续发行等,使社会资金、开发金融等都对财政有较好的支持。
从货币政策看,正趋向稳健。金融去杠杆正在有序推进,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已经出现货币信贷逐步回稳的态势。2016 年4 月份M2 增长12.8%,已比1 月份回落了1.2 个百分点,4 月信贷社融环比暴跌,新增人民币贷款从3 月的1.37 万亿元缩减至5556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大降至7510 亿元,M2 增速从13.4%降至12.8%。预计下半年M1-M2 剪刀差将逐渐缩小。但这不代表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只是以稳健灵活为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当然,当前的暂时企稳,并不表示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既有痛下狠手的决心,又有抽丝剥茧的耐心来解决。这些问题是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
总结:企稳是一种“战术配合”
相对的暂时企稳,是一种策略,是改革战略中的战术配合,为的是更深入地进行改革。任何改革,都是稳定和变革的平衡。经济发展或改革的关键,本来就不在于大水漫灌的短期增长,也不在于短期紧缩的休克疗法,而在于精妙的平衡。改革本身,固然也是为了经济社会能够在更长期的时间里保持稳定,而总体经济和社会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也能为改革展现出更多余地。
暂时的企稳,并不应让人有片刻的松懈,因为所有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让改革能够更为顺利的进行,让社会民生能够在更长期内保持稳定,为国家繁荣的终极目标服务。因此,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当今中国的共识,在全社会,由上至下,由下至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共鸣。我们在前行的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不能忘记这份初心。(作者万喆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