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7-03/10325070.html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已经逐渐加快。尽管市场表现比较理性,但美联储历史上历次加息周期都造成对其他经济体的不小影响,甚至直接或间接导致一些金融风险的暴露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中国而言,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无论在总理记者会,或是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风险”都屡次出现。
为什么把金融风险提高到显著位置?总体而言,中国正在“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换挡期”,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但市场化带来的市场波动有时超出预期,加深加重了掌握市场和改革深化的难度。
中国经济现今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种是外部风险。从国际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复苏缓慢,需求一直疲软,风险爆发的可能性长期存在。去年起,英国、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发生出乎意料的政治事件,“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来说,受外需衰退影响和国际市场溢出效应,势必要承担相当的风险。
一种是市场风险。中国经济增长的“GDP竞赛”带来了片面追求增速,而经济实质“脱实向虚”的问题。当前中国市场更面临着行政监管思路陈旧,和市场日新月异之间巨大差距带来的市场风险。
一种是机构风险。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有着结构性的内在矛盾。政企、银企、政银关系的复杂程度导致了道德风险的累积。
不过,由于中国已对自身所处环境和状况有相当了解,并且不断积极改进,目前整体风险控制较好,市场和经济运行较为平稳。从国际上看,在各国都祭出保护主义大旗的状况下,中国担当起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中国深知,贸易自由和互联互通是全球发展的不可逆趋势,因此坚持开放政策不动摇,而且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消除国际上的经济风险做出了实质贡献。
从市场上看,市场化改革与监管深化改革双管齐下。一方面挤压资金投机套利空间和打压这种行为,并着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税费、简政放权,使资金“脱虚向实”;另一方面,对市场中造假欺诈、违法违规、兴风作浪的行为进行深挖重罚,并不断履新监管思路、丰富监管层次、健全监管体系,证监会这一年多的“重拳出击”就是明证。
从机构上看,推进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已在有序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民营银行等牌照的发放,对银行内部整顿即外部服务水平提高的新要求,都是希望让银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能够越来越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因此,在内外部压力仍然很大,风险预期并未消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保持相对的平稳已非常不易。但对中国而言,内外风险仍难言完全消除,保持长期警惕,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精细化改革,才是未来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作者万喆为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