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7-05/16/content_1774743.htm
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了很大一部分,其经济发展底子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很多优质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加入全球市场竞争中来。其中,巨大的资金缺口将是制约其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22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形成率占GDP比重仅1/4。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显然有助于汇聚更多全球金融资源,给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现阶段,“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短期,投资将会直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消费;在中期,基础设施完善将会提高生产率,促进资本形成,加快聚合经济的出现;在长期,基础设施完善将有效弥合巨大的市场供需缺口。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顺应了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组织,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进行了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打破地区之间贸易、投资、要素往来的障碍。
在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正成为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全球化与新型全球化的重要纽带,资金融通正是这条纽带的血液。可以预见,中国金融将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增强金融合作,升级机构建设。中国既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境内的金融机构“走出去”,又应着力吸引国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走进来”。同时,统筹基金、地方政府、社会资金等多方资源,重点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应用。
二是打造跨区域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中国应尝试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吸引更多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等已有机构的内部建设,并实现其与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
三是完善区域协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未来,中国除了需要逐步完善自身金融监管法规制度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推动与各国间监管机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从而使中国金融监管机制与“一带一路”参与者衔接得更加顺畅,为资金融通促进共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能合作提供数千亿元人民币专项贷款……这些促进资金融通的有力举措,不仅为中国金融提供了更大舞台,也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的实现注入了强大动力。(作者万喆为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