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直通车 2017年7月1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辉煌与隐患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7-07-16 浏览次数:539

回归二十年来,香港凭借特定的区位优势和大陆的经济腾飞,成功实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香港成为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近几年来,香港经济面临着升级转型的阵痛,香港金融安全面临着国内外金融形势变化的冲击,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来自新加坡等亚洲城市的挑战。习主席在香港回归二十年之际访问香港,不仅带来了祖国的祝福,也带来了祖国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更将“一带一路”建设融入香港未来的发展中,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也有短板

香港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香港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较强的周期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时逆周期调节的空间有限。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经济增长放缓明显,2016年香港GDP增速仅1.9%。香港的经济结构缺乏对流动性收紧与外需收缩的抵御能力。香港经济周期相比其他高收入经济体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

中资金融机构缺乏市场主导权。香港的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堪称全球一流,但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不同,作为全球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在香港占据主导的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外来户”。而自1993年汇丰把总部迁回伦敦以后,没有一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设在香港。香港始终没有形成来自母国经济的大型金融机构。市场主导权长期落在外资的手里,不但使香港的金融市场波动比周边市场大,金融体系稳定性差,更在处理危机的时候有很多限制和不便。而一旦危机来临,没有大型本地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场稳定性就会受严重影响。

易受外部市场变化冲击。香港是世界上金融最开放的市场,这种开放的机制一方面吸引了大量投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应的金融风险。2008年金融海啸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冲击相当巨大,一批中资红筹公司就倒在了这一轮海啸引起的国际汇率和利率波动中。而在信用紧缩情况下,一旦危机显现,除了影响本港的拆借市场外,还带来外资跨国银行撤资的问题。这种潜在“掏空香港”的举措无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都有过先例,往往会在非常时期冲击香港金融及市场信心。

“一带一路”建设巩固香港金融安全基础

资金融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和润滑剂。国际融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将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夯实香港金融安全基础。

“一带一路”国际融资需求将促进香港金融国际化。近几年来,香港作为亚洲第一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新加坡的挑战,新加坡在吸引东南亚公司融资、国际财富管理、外汇和大宗商品领域都超过香港,更具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促使香港金融服务进一步国际化,利用其在发债、上市、贷款和风投等融资方面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能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企业甚至政府集资和融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平台,又可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资产分配工具。

“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需求夯实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成为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的结算货币。当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争相争取成为人民币主要的离岸市场。中央政府通过在香港建立最大的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支持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和完善香港人民币回流机制,使得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不断稳固。另外,“沪港通”、“深港通”和即将推出的“债券通”业务,进一步向香港引入内地和海外投资者,扩大香港的市场容量和规模,使香港拥有其他金融中心无可比拟的特殊优势,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推动香港与广州、深圳等新兴金融中心的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经略新思路,同时也是构建新时期国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明星城市,具备交通基础设施连接、产业聚集、产业互补等优势,是中央政府在新时期统筹粤港澳发展的全新战略规划。近年来,随着上海、深圳前海金融产业不断发展,一些境外媒体不断制造舆论,称香港金融业将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了“3.0”时代,“3.0时代”强调以宏观战略为导向,以“一带一路”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跨境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香港与深圳的合作,可以在人民币的离岸业务发展中形成市场互联、功能互补、要素互通、创新互认的新格局。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香港和祖国大陆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在祖国大陆的强大支持下,香港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有效维护了香港金融稳定。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当下,金融风险的传导性早就跨越了国别,香港是中国主权管辖下的一个城市,所谓金融安全必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来说。“一带一路”建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开了一扇大门,香港只有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的底线,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占据先机、占据主动。

进一步壮大中资金融机构的实力,为香港金融安全奠定基石。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脉相承,都需要有根植母国经济、拥有强大实力的金融机构支持。这不仅涉及市场话事权、定价权等金融利益,长远更涉及国际金融安全与政局稳定问题。中资金融机构作为祖国经济体的代表,是香港自由金融市场中最为稳定的基石性力量。因此,在坚持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原则下,继续吸引更多的中资金融机构落户香港,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借港出海、借港引资创造条件。

进一步撬动更多国际资金,让“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际合奏曲。要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的影响力,必须利用国际资本项目的资源。这就要通过我们的金融机构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香港金管局已于去年7月成立“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为投资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项目提供交流平台。 另外,让香港成为国际资金投入“一带一路”市场的窗口和成立“金融领导委员会”,已经写入香港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政纲。习主席曾讲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香港特区要充分发挥金融优势,让更多的国际资本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中。

进一步探索设立中港乃至“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大监管网络,堵住金融监管漏洞。香港现有的以金管局、证监会和保监处为主的香港金融监管体系较为专业,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也较为顺畅。但从国际金融市场形态的发展趋势来看,在香港建立金融大监管机构是顺应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需要。另外,要进一步建立大陆和香港之间金融监管沟通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多重分化,区域金融脆弱性较为明显。加强与沿线各国央行或金融监管当局沟通协商,通过“一带一路金融领袖圆桌会”等方式,推进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合作框架,加强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

后记

如果说回归二十年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离不开祖国强大后盾支持,那么未来的二十年香港将与祖国共同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香港要想在未来二十年继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让香港融入祖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找准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金融定位,顺势而为。(作者万喆系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