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庙宇圣殿的黄金雕像到王公贵族的生活器皿,从古代帝王的金缕玉衣到民间流行的嫁妆首饰,古往今来,人类对于黄金的喜爱始终如一。在“一带一路”新背景下,黄金这一古老通货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首届“一带一路”黄金产业高峰论坛召开之际,《环球人物》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黄金协会会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可谓一条“黄金之路”。
宋鑫历任国家黄金管理局基建处副处长、冶金部黄金局生产建设协调处处长,在黄金矿业领域深耕了30余年,见证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黄金大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黄金产量只有少得可怜的4.07吨,而去年的产量达到453吨,是全球第一产金大国。”这已是我国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了。
“一带一路”的倡议一经提出,宋鑫就组织中国黄金协会的同志们深入研究了黄金行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机遇,认为这将是一条“黄金之路”。对此,他有着相当充足的底气:“一带一路”区域的黄金资源总量达到2.76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7%;黄金年产量接近2000吨,占全球的36%;沿线国家的黄金消费达到全球的80%;全球三十大金矿有7个在“一带一路”上;全球的十大黄金交易市场有6个处在“一带一路”上。
“通过这几个数据,你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无论是黄金资源的开发、黄金消费市场的拓展还是黄金交易的扩大,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宋鑫信心满满地表示。同时,多年的从业经验也让他迅速捕捉到了沿线国家在黄金资源开发上的有利条件。发展黄金产业需要的外部配套条件相对简单:产品运输量小,不需要修建大量的港口码头、大型铁路等,因此对基础设施要求不高,可以形成先导性产业。而黄金容易变现的特点使产品销售也非常方便,加上沿线的印度、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对黄金钟爱有加,市场潜力巨大。
宋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黄金矿业领域先行落地。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黄金产业发展水平在沿线国家当中有相当的优势,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沿线国家开发资源,不仅能促进当地民众的就业、增加所在国税收、带动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还能将我国的一些先进技术、装备带给沿线国家,提高他们的产业化水平。
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了一些投资。“我们在刚果(布)有一个企业已经投产,今年底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建成一座铜金矿,明年5月左右会开工建设另一个金矿。”宋鑫说,这些布局都是为“一带一路”发展所做的重要铺垫。
“历史上,黄金曾发挥重要作用。”宋鑫说。采访中,他向《环球人物》记者娓娓道来:抗战初期,从胶东金矿运送到解放区的黄金达20多万两,为共产党换取紧缺的物资和药品,乃至对后来夺取政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汇非常短缺,黄金起到了换汇的作用,用来进口紧缺的物资设备,引进一些专有技术、设备;现在,黄金依然有着独特作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几乎都是全球的黄金储备大国。
同时,黄金也为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宋鑫说,英镑和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货币的时候,英国和美国都储存了大量黄金,而欧元诞生之初就规定要按比例储备15%的黄金。2015年底,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时候,也公告并陆续增加了相当一部分黄金储备量。“截至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我国黄金储备量是1842吨。如果算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国排在世界第六位。”
然而宋鑫认为,由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的黄金储备仍难与国家经济总量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适应。他多次呼吁,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渠道,继续增加黄金储备。“当一种货币成为全球货币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实物黄金做基础。如果完全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币,没有背后的物质支撑,民众有朝一日可能会感到心里发虚,而黄金恰恰可以起到这样的支撑作用。黄金储备量的增加使人们对一国货币的信心更充足,也有利于保持其币值的稳定。”
目前,中国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交易量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交易量也位列全球前三,中国在生产、消费、进口方面都称得上是黄金大国。但宋鑫认为,在黄金的定价权方面,游戏规则仍然由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中国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他觉得增强我国黄金行业世界话语权的机会到了。
作为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宋鑫有一种使命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他看中的不仅是输出中国的先进设备、技术和拓展市场,更重要的是输出中国的标准,让中国参与国际黄金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这是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共享经济成果的过程。把这条路走好了,中国的影响力、对沿线国家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黄金行业‘走出去’,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的现实需求,加强合作、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