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甲玛铜矿投资建设伊始,中国黄金集团所属的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就许下了“建一座矿山、绿一片环境、扶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树一座丰碑”的承诺。如今,时间已过去10年有余,矿山建设情况如何、是否兑现了当年的承诺?记者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昔日乱石沟变身公园式矿山
记者前往甲玛时,最后一场雪刚刚落完,桃花开了。从拉萨市区驱车东行约60公里,在墨竹工卡县境内下高速,进入一条小公路,路旁是颇具民族风情的藏族村落。这条路就是华泰龙公司投资2340万元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连接高速公路与矿区,全长9.5公里,路两旁栽种了8000余棵金丝柳。
进入矿区,海拔已是4000多米,碧空如洗,白云悠悠,远山寂静。矿区内道路整洁,栽种的各式花草随处可见。
而在10几年前,甲玛铜矿还是个烂石沟。几家矿山企业小规模、散乱无序的开采,造成草场破坏、污水横流、黄沙漫天的局面。2007年,华泰龙公司完成甲玛矿区144平方公里范围内4个采矿权、5个探矿权、8个矿权人、15支包工队伍复杂矿业权关系的整合工作。整装勘查累计探明地质资源储量折合当量铜近2000万吨,比整合前增加了20倍。勘探完成后,甲玛铜矿项目一期建设快速启动,仅用时18个月,在雪域高原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矿山。
华泰龙公司总经理王平介绍说,甲玛矿区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总思路,向设计要环保、向科技要环保、向投入要环保。华泰龙公司先后投资510万元修建了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330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及移植复垦,投资8603万元治理矿区周边本底水超标,投资1500万元铺设1.5万平方米太阳能进行无烟矿区建设,打造出“废水一滴不外流,矿区不冒一丝烟”的现代矿山企业。一期项目建设中,环保投入占建设总投资比例达11.3%。这一比例在二期项目建设中更是达到14%,创西藏企业环保投入之最。目前,整个矿区绿化率达80%以上,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俨然一座公园式矿山。
一流工艺造就一流资源利用水平
在甲玛铜矿二期选矿厂内,记者看到几个巨大的金属滚筒正在快速转动。这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二大的半自磨机和球磨机。工人在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屏幕监控着设备的运转情况,科技味十足。在海拔4800米的高度见到如此场景,让人不由感到震撼。
甲玛铜矿二期扩建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有色金属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于2012年9月开始建设,设计生产规模为每日4万吨,目前已经达产。二期项目率先在高原地区采用先进的SABC系统,选厂自动化控制水平在高原地区行业中名列第一。
“在甲玛铜矿绿色开发过程中,科技助推起到了重要作用。”王平介绍说,矿山采、选、冶关键流程设计全部选择绿色环保工艺,采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实施尾矿压滤干排式堆存、废水循环利用。甲玛创造了国内有色金属矿山综合回收元素最多、选矿厂循环利用回水率最高、大断面主运平窿最长、隔膜泵扬程最远、采厂出矿与选厂受矿高差最大以及高原有色金属矿山自动化水平一次性装备最高、首次应用尾矿压滤干排工艺等7个行业第一。
甲玛铜矿为铜多金属矿,伴生资源丰富。为将资源吃干榨净,华泰龙公司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不断优化采矿设计方案,降低损失贫化情况,采用浮选工艺,实现资源的综合回收,解决了铜、铅、锌、金、银、钼6种金属选矿分离难题,极大提高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中国黄金集团还依托甲玛铜矿,实施了“西藏特大型多金属矿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地下大规模安全高效采矿技术、精细化选矿关键技术、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等,以此形成西藏特大型铜等多金属矿高效开发综合技术,为高原矿产资源的绿色、生态、环保、科技、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西藏地区矿业开发提供了标杆示范。
开创“企业+农户”共同致富的“甲玛模式”
甲玛铜矿所在的甲玛乡,几乎家家都住上了楼房,私家车早已是寻常之物。甲玛铜矿的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记者在甲玛铜矿看到这样的数据:10年来,华泰龙公司累计生产铜17.76万吨、黄金7050千克、银35.99万千克,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1亿元,上缴税费10.89亿元,年纳税连续多年居西藏自治区矿山企业第1名,带动墨竹工卡县从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三大民生工程”的富裕县。
华泰龙公司群众工作部长康富珍介绍说,公司投资1900万元与墨竹工卡县甲玛经济合作社合作,共同成立了甲玛工贸公司,全面承担矿山运输、绿化环保、劳务承包等业务,实现创收3.2亿元,累计为甲玛乡群众发放车辆租赁费2亿多元,为甲玛乡群众8次分红1300余万元。这种引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扶贫模式,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称为“甲玛模式”,成为西藏地区央地一体发展、企地和谐共建的典范。
近年来,华泰龙公司累计投入扶贫帮困、改善民生资金1.4亿元。其中,用于土地和牲畜补偿3820万元,协助农业生产59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32万元,改善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165万元,雇用当地临时用工近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得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认可。公司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被中科院授予“企业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