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人 2020.07.03 这是四个孩子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们的希望从中国黄金开始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3 浏览次数:2401

http://mp.weixin.qq.com/s/C3jBj8zm6ziggRuO8U0tvw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2020年,黄金人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黄金报》从今天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将聚焦黄金人身边变化、环境变迁,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反映黄金人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

当父母不在时,孩子的未来会通向何处?图为宏志班学生长跑比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当父母不在时,孩子的未来会通向何处?

龚德晟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一去不回,是姑姑和爷爷把他养大的。由于家庭贫困,龚德晟早早离开了校园。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充满了迷茫。就在龚德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宏志班”走进了他的生活,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宏志班”是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受4008云顶国际集团委托,在河南省新蔡县和贵州省贞丰县开展的一项教育扶贫工作。“宏志班”定点招收贫困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经两年的定向培养,在考核合格后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   

 2017年,龚德晟从“宏志班”毕业后,选择到位于家乡的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工作。“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宏志班’对他的帮助都很大。没有‘宏志班’,他可能就走上了邪路。”龚德晟的姑姑感慨地说。她多次表达了对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的感谢。   

“他每次回家,都会给我钱,有一两千块。我就帮他存着,留着他将来结婚用。”龚德晟的爷爷笑着说,“孙子有了好工作,我心里踏实多了。现在,我经常去老年活动室聊天、娱乐。”龚德晟一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6年来,几百个学生来到“宏志班”,几百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几百个学生的命运由此改变。2017年,“宏志班”以唯一教育扶贫类别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社科院联合评选的“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贵州省贞丰县位于大山深处,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教育,深受贫困之苦。走出大山成为他们遥不可及的梦。岑光斌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岑光斌小时候,父亲因脑血栓去世,母亲改嫁。岑光斌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靠他们每人每月70元的养老金度日。贫困让岑光斌的学业难以为继。初中毕业后,他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迷茫、无助、绝望、麻木……是很多贫困家庭孩子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心态逐渐让他们对脱贫致富丧失了信心,最终安于贫穷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

对于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来说,“宏志班”不仅“扶智”更“扶志”,而“扶志”尤为重要。“扶贫工作的关键是思想的转变和意识的转换,有效实现精神的富裕,才能促生脱贫的内生动力。”韦玉亭表示,“宏志班”从开办以来,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就高度重视“志智双扶”,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宏志班”学生两年的学习中,从根本上解决帮扶地区的贫困问题。

韦玉亭表示,一是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体系,加强宏志班的入学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励志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军训等,以对他们进行思想转化;二是强化日常半军事化管理体系,坚持每天晨训,磨练其意志,端正其意识,规范其行为。

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优化入学教育体系,加强宏志班的入学教育工作。图为宏志班学生军训。

同时,实行“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分别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在日常的教育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志愿者活动,关爱孤、寡、残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宏志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岑光斌毕业后则被安排在家乡的贵州锦丰化验室工作,这样他就能时常回家照看爷爷奶奶了。

看着孙子能在中央企业工作,岑光斌的爷爷很高兴。“他现在工作了,经常给奶奶买新衣服,给我买新鞋子。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岑光斌的爷爷乐呵呵地说。

多年来,“宏志班”坚持扶贫与扶志相配合,让贫困家庭不仅有了稳定收入,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脱贫。

“扶智”,变输血为造血

2014年,高中毕业的程梦丽,辍学了。面对未来,程梦丽很茫然。和村里的许多女孩一样,外出打工,然后结婚生子,过着只够温饱的生活,或许就是她的归宿。程梦丽并不愿意这样度过一生,但是残酷的现实让她无力改变。

类似的情形也在千里之外的贵州省贞丰县上演。

身处大山深处的龚德震,一直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然而贫困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提前面对社会。

“初中毕业后,我到汽车修理厂做学徒,没有工资,工作也辛苦。”龚德震甚为感慨,“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没办法,上不起学。”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说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在这里,两地的不幸都可以归咎于缺乏教育,没有生存技能,从而使贫困就这样延续、传递了数十年……

“宏志班”坚持扶贫与扶志相配合,让贫困家庭不仅有了稳定收入,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而“宏志班”的出现,让这种延续戛然而止。

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针对两县贫困家庭的现状,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通过“宏志班”培养学生的技能。一方面,完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因材施教,着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需求两方面进行设计和定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加大实操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夯实就业培训体系,所有进入就业季的“宏志班”毕业生,统一由学校就业部门管理,进行专门的、严格的就业前培训,确保学生毕业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

2016年,程梦丽顺利从“宏志班”毕业,并选择到托里县金福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化验室工作,她家也随之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如今,家里盖了新房,程梦丽谈了男朋友,美好的生活正在向她飞奔而来。

“家里的液晶电视就是小丽用工资买的,前年她休年假的时候,还给了我们2万块钱。”一谈起程梦丽,老两口就笑的合不拢嘴。

而龚德震在“宏志班”的两年里,不仅学习了他喜欢的机械维修技术,还慢慢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毕业后,他如愿回到家乡贵州锦丰工作,因此他父亲对“宏志班”和中国黄金极为感激。

“是‘宏志班’给了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龚德震说。

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的“宏志班”扶贫模式,真正让贫困学生因教育而脱贫,得到了两地政府的大力认可。

“宏志班”着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需求两方面进行设计和定位。图为宏志班学生黄金珠宝直播课现场。

“‘宏志班’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它不是直接给钱进行帮扶,而是传授技术并为其创造工作岗位,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实现了个人脱贫。”时任贞丰县者相镇党委副书记的周军对“宏志班”模式大为赞赏。

2019年以来,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对“宏志班”帮扶模式进行了创新升级。一方面,通过与高校、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既可以选择到更高一级学府深造,实现大学梦,也可以“边工边学”,提升专业能力。据了解,目前已经有40余名学生参加了专科层次在职学习,1名参加本科层次学习。同时,在原有就业培训的基础上,加入了互联网创业培训内容,为宏志班学生在校创业开拓途径,并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和综合就业能力。